山那边是海

兰思思

> 山那边是海 > 山那边是海目录

7.幸福,究竟离你有多远(三)(1 / 2)

上一章目 录

接完电话之后伊楠火速关灯,将被子拉到头顶,希望还能找回刚才的睡意,可无论怎样辗转反侧,却再难入眠。

实在忍不住,她终于有些恼恨地在黑暗中坐起来,瞪视着广漠的虚空,不知道应该跟谁较真。

心烦意乱地重新启开了床头灯,披上单衣,下床趿了拖鞋往阳台里走。

阳台上的双层窗帘遮得严严实实,她掀开一角,透过玻璃,看到深秋的夜空,满天繁星,很美。

怔怔地审视了一会儿,她莫名叹了口气,放下窗帘,重新返回屋内。

脑子里依旧清醒,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伊楠有很多次这样的经验,所以她不想强迫自己。也许因为尘封在最深处的心事被人不经意间撩起,今夜注定无眠。

她在书柜里随意抽了本书来打发时间,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以前在学校里就是这样,特意找本高深莫测的书,翻到第三页,铁定脑子里凝满浆糊,然后如愿坠梦。

可现在,似乎也不行了,满纸的清冷没有任何障碍地直渗入她脑海,那些空灵的,飘逸的文字,如行歌一般在心间回荡。

“……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一个常年卧病的文人,思想却比健康人都通达,是否因为,在经受病痛的折磨与重重险阻之后,他不得已将很多欲念都放到了地上,反而因祸得福,本真流露,比常人更接近生命的真谛?

伊楠愣愣地出神,如果磨难和挫折只是让心灵放开,乃至最终得以自由徜徉的手段,那么她的出路究竟在何时,何方?

两年前,她觉得离开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即使现在,她也觉得那是她所能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仿佛离开原来的世界,就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可是,真能这样吗?也许忙碌的白天她真的把什么都忘了,然而无眠的黑夜里,谁又能真正逃避得了面对一个真实而**的自己?

“……难以捉摸,微妙莫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但不是外部世界的黑夜,而是内在心流的黑夜……”

一张手绘的卡片悄然从书中跌落出来,如秋叶一般坠落于地上。伊楠低头瞄了一眼,又俯身将它拾起。

画面很单调,灰秃秃的山上,一片荒芜,没有绿色植被,没有飞翔的鸟儿,唯一有的,是一个登山客,弓着腰,顶着肩上沉重的包袱,一步一个脚印吃力地往山顶上攀登,而山的另一侧,他看不见的那面,是茫茫的海洋,无边无际的深蓝色,看不到胜利的欢欣,也读不出沮丧的失望,冷色调反衬出一派中立的茫然。

将卡片翻个身,素净洁白的背面,也没有冗杂的繁文,仅仅用俊秀的隶书体手签了一个名字——许志远

这是许志远在某次外出写生时闲暇无聊随手绘成的小品,伊楠看了觉得很有意思,是他众多写意派作品中比较形象的一幅。

“你看,这个登山客努力爬到山顶后就会发现那片美丽的海洋,什么叫海阔天高,这就是了,他的辛劳还是值得的。”伊楠捧着卡片津津有味地解读,她欣赏图中登山客的执着,人就该有点坚持的精神。

许志远坐在离她一米开外的草坪上,歪着脑袋端详她良久,忽然一笑,“迎接他的未必是海阔天空,也有可能是苦海无边。”

伊楠白了他一眼,“你真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就不能给你的作品增加点正面色彩嘛!”

他望着她笑,眼神柔和,却没再辩驳。

这是伊楠的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点有关许志远的纪念,从她离开粱钟鸣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决意要向那段纠缠不清的过往做个了断,不再给自己留一丝回忆的痕迹。

唯有这张图,是她心中的不舍,不为别的,只为她自己曾经解读出来的执着。

如今,她就像那个登山客一样,在旅途中努力攀爬,相信最终的结果会是海阔天高,无论如何,她不能失却这个信念。

想起许志远,她的心上不由自主滚过一抹温柔之色,那种感觉有别于恋人间刻骨铭心的折磨伤痛,轻柔如羽毛,却能温暖人心。

也许,因为不爱,才能这样豁达罢。可是他带给她的感动却是前所未有,无人可以匹敌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