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事务所

钟晓生

> 十二事务所 > 十二事务所目录

第二十六章(1 / 2)

上一章目 录

韩闻逸刚去美国的时候, 学的并不是心理学, 而是袭承父母的衣钵, 学了金融学。

即使是名校, 即使是含金量很高的专业, 对他来说课程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他原本的目标, 甚至是要将四年的课程压缩至两三年就学完, 剩下时间继续深造。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他每一门课都拿到了很好的成绩,他还申请到了学校的奖学金, 可突然之间一件出乎他自己、也出乎大多人的意料的事情改变了这一切——他被人举报违反了期末考试的规定。学院调查之后,发现举报内容属实,取消了他的成绩。

那一门课和钱钱挂掉的色彩构成有些相似, 课程并不难, 学校开课多年以来几乎从来没出现过有人挂科的情况。而在被人举报之前,他也拿到了教授给的最高成绩。

他被人举报的原因是——这门课期末考试的内容是三人小组合力完成一份大作业。但他独自一个人做完了整组人的任务, 并没有和另外两位同学合作。

因为挂了科, 韩闻逸不得不在来年重修一次, 需要负担高额的重修费用, 而且还被取消了学校的奖学金, 提前毕业的愿望也泡汤了。这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那时候有同学为韩闻逸鸣不平, 劝他去学院里申诉,要回他的成绩。毕竟是他一个人完成了三个人的作业,取消另外两人的成绩也就算了, 为什么要连他一起罚?

但韩闻逸没有去申诉。他心里很清楚, 他的责任无论如何也推脱不了。

带这门课的教授名叫Andy Wu,也是一位亚裔。他在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后,把韩闻逸一个人叫去谈话。

Wu教授问韩闻逸:“我听你的同学说,并不是他们把工作推给你,而是你主动承担了他们的工作。是真的吗?”

韩闻逸说:“是的。”

Wu教授:“你确定你不是在为他们开罪?”

韩闻逸说:“是的。”

Wu教授又问:“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韩闻逸说:“我想多学一点东西,所以想多做一点。”

Wu教授说:“我觉得不是这个原因。我看你的作业,这门功课你明明早就掌握了,并不需要通过抢别人的任务来学习。”

韩闻逸说:“我需要。”

Wu教授说:“你不需要。”

韩闻逸说:“我需要。”

Wu教授说:“你不需要。”

韩闻逸觉得很奇怪。他是来承认错误的,但是这位教授好像不需要他承认错误,却想跟他抬杠。

韩闻逸说:“我不明白您是什么意思。”

Wu教授问他:“除了期末考试,这整个学期里每一次的小组作业也全都是你一个人完成了三个人的任务,是不是?之前两年你上过的课里,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工作也全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对不对?”

韩闻逸犹豫了一下,没回答。Wu教授说的很接近事实了,但他不知道承认的话,学校会不会把他前两年的成绩也取消。

Wu教授说:“其实这门课并不难,不光是你,我相信班里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独自一个人完成作业,包括你的两位组员。而且他们也能做得很出色。你觉得对吗?”

韩闻逸说:“对。”

能进入名校的,没有一个人的能力是糟糕的。这门课也确实不难。

Wu教授说:“除了你和你的组员,所有人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因为他们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知识只是收获之一。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最主要的目的,不光是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韩闻逸没说话。按照这个说法,他挂了这门课确实不冤枉。

Wu教授继续说:“如果说你和你的组员谁需要负更大的责任,我猜是你。当初分配小组的时候是自由组合,其他人都尽可能地选择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组队,只有你,你一上来就去找了你的那两位组员,不是因为他们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平时表现得比别人更懒散,更缺乏责任心。”

能进名校的都是聪明人,但聪明人里也有懒惰的。他们或许是不喜欢繁琐的作业,或许是想把时间省下来泡妞。

韩闻逸还是没说话。因为他无话可说。

当初他们第一次一起完成大作业的时候,其中一位组员随口抱怨了一句作业太麻烦。于是韩闻逸就很顺水推舟地把他的任务接了过来。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很快韩闻逸就接手了小组的所有工作。每一次的小作业都是他一人独立完成。到了期末的大作业,也是他完成了全部。

他抢工作,却不抢功劳,东西做完以后,给他的组员人手发一份,该谁讲的东西就谁来讲。他也绝不向外炫耀谁的东西是由他来代劳。可惜他的一位组员酒后跟人吹牛的时候多说了几句,还是把消息泄露出去了,也导致了他们集体被取消成绩。

Wu教授说:“一切都是你的计划。从选择他们成为你的组员,到最后你独立完成作业。你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你不愿意跟人合作。”

Wu教授说:“你这样的孩子我见过很多,而且不少是中国人,虽然他们可能没有你做的那么极端。我不是想说中国人怎么样,只是可能是因为年代的关系,可能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关系,你们中的一些人没有兄弟姐妹,又在一个压力很大的环境中长大。你们太懂得怎么跟人竞争,却不太清楚怎么跟人合作。”

韩闻逸愣了愣。

然后他说:“是的,您说得很对。”

Wu教授说:“我说得对,但你并不打算改。”

韩闻逸说:“为了顺利毕业,为了拿到学分,我会改的。”

的确,从一开始这一切就全部都是韩闻逸的计划。他知道有的课需要小组合力完成作业,所以从一开始他就观察出了谁是班上最懒惰的学生。然后他主动找他们组队,主动惯着他们,主动揽过了所有的工作。

他不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也不是为了讨好同学,恰恰相反,他只是不想跟别人合作而已。

年少时期的韩闻逸性格和后来不大一样。他虽然一直待人都彬彬有礼的,但有礼只是他的一种习惯。年少的时候,他的内心更加淡漠,也更加孤傲。

在他的心目中,跟别人合作是一件非常麻烦而且浪费时间的事。他一个人花三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如果两个人一起,可能要花上五天;如果三个人甚至更多人一起,可能因为意见不统一光花在吵架上的时间都不止五天。

所以他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完成。

他会参加赛跑,但他从来不参加接力赛;他会参加竞赛,但他从不参加团体赛。他不喜欢自己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

Wu教授说:“你说你会改,但你看起来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韩闻逸对Wu教授笑了一笑。他只想拿到学分,并不想跟教授抬杠。

Wu教授说:“你可以坚持你自己,也很好,我没有权利强迫你改变。但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快乐吗?或者说,你幸福吗?”

几年以后,韩闻逸在心理学上取得了一定的造诣,他再回想当时Wu教授当时问他的一个、或者应该说两个问题,他已经明白那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但当时他真的被这个陷阱给困住了。

他愣了半天没回答。不回答就已经是一种回答——他不快乐。他也不幸福。

从小到大,谁都以为他过得很好。他家境好,成绩好,长相好,性格也好。长相好他自己承认,成绩好他没法否认,但他的家庭和他的性格,他一点儿也不觉得好。

Wu教授说:“如果你学有余力的话,不如试试多学一门专业或者技能。比起抢走你组员的作业,那样不是更有意义吗?”

韩闻逸回去以后考虑了几个星期,在下一个学期开学之后,他选修了一门跨专业的课程——积极心理学。这是一门听名字就知道很快乐的课程。

结果开学第一堂课,上课教授问满座的学生说,你们谁觉得自己有过抑郁的症状?举起手来我看看。

教室里稀稀拉拉举起几只手;过一会儿,多了几只手;又过一会儿,更多手举起来了。

韩闻逸扭头一看,得,诺大一个阶梯教室,能有一半人都举手了。他没了心理负担,也跟着把手一举。

这门课的名字叫积极心理学,结果却是最抑郁的一门课。不过想想也是,来上课的学生们正是因为不快乐,他们才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快乐。他们才想知道,究竟要怎样自己才能快乐起来。

下课以后,韩闻逸打算走,结果被教授给叫住了。

教积极心理学的教授是意大利裔,名叫阿莫尔。他跟Wu教授认识,听说了韩闻逸的情况。

阿莫尔说:“韩,我单独给你布置一项作业。你回去以后找一张纸,把你愿意跟他们合作的人的名字都写下来;把你愿意跟他们合作的事情也写下来。然而选出其中你最想合作的人和最想合作的事,去完成它。至少和一个人完成一件,如果能和多个人完成多件,那更好。写完之后,你交给我看一下。”

韩闻逸听了以后心情很复杂。

阿莫尔说:“我并不是想强迫你改变。但是科学研究证明,善于合作的人比善于竞争的人更容易感到快乐,并且也更健康,他们更不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如果你对此感兴趣,那就尝试一下吧。”

韩闻逸的确感兴趣。

回到住处以后,他就拿了纸笔出来。

然后……然后他在写字台边上坐了半个小时,一个字都没写出来。

他到美国已经两年,两年里他一直潜心学业——以前的十八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除非很难推掉的邀请,不然他几乎不参加别人的party和聚会。他的人缘并不能算差,如果有人主动找他帮忙,只要他做得到他还是会帮的;如果有人想跟他交朋友,他就跟人兄弟相称;如果别人要跟他绝交,他微笑着挥挥手,好聚好散。

他只是不主动也不热情。所以他似乎有一些朋友,实际上却没有一个深交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