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尘寰

蓝艾草

> 洗尘寰 > 洗尘寰目录

第六十七章(1 / 2)

上一章目 录

端王审案, 凤帝与两名皇女及各部重臣陪审, 阵容史无前例。

程陶被押解上堂, 见到这阵容不由愣了下,心中不免存了侥幸心理。

传说中的端王殿下最擅长的是读书做学问, 寻访美食美景, 游历四方, 没听说她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况且户部的情况最为复杂, 落在她手里反倒没有那么可怕。

事实上端王也如程陶所想, 只生了一副聪明面孔, 审起案来却是四平八稳, 翻着户部的卷宗慢悠悠将两州一府上年的税收报了一遍:“……程陶,你可确定这便是并州、滁州、义阳府上年的税收数额?”

程陶跪在堂上, 态度极好:“禀端王殿下, 下官确认正是两州一府的税收数额。只是殿下容禀,上年两州一府秋收突发涝灾, 庄稼秋收不及,百姓灾情严重,税银严重不足,实属无可奈何之事。也不知道下官哪里得罪了人, 却要被诬陷贪污!”她面色沉痛:“下官一心为民, 真没想到却落得这般下场,实是让人心寒!”

她复述的也是在督察院交待的口供,并无更改不说, 还隐隐有怪责朝廷不信任她之意。

端王笑眯眯道:“既然程侍郎交待了自己所了解的,诸位也应该听听状告程侍郎的百姓们的供词!来人呐,传唤原告——”

她倒是一点也没有被程陶的话所影响。

原告数名百姓上堂,见到一侧明黄色的身影,皆是一愣,旁边有衙差提醒:“见到陛下还不下跪?”

能够有胆子状告京城官员,这些百姓皆是不畏强权之辈,当下狂喜,对着凤帝的方向砰砰砰狂磕头:“草民叩见陛下!”

端王对着程陶是一副和气面孔,对着堂下百姓倒很是端肃,轻拍了下惊堂木,提醒众人:“今日本王乃是主审官,尔等向陛下叩头也没用。尔等既有胆子状告朝廷命官,那必是有所见不公,可有胆发誓在堂上所做证言并无虚构污蔑之词?”

堂下跪着的五名青壮汉子都不必互相交换颜色,齐齐叩首:“草民皆能保证今日在堂上所做证词并无半句虚言,若有虚构诬陷之言,必将受朝廷律法严惩!”

这些人平日做些运转流通的生意,来往各地,无论胆识或阅历都是百姓之中拔尖的,不但熟知朝廷律法,还时常与各方官员胥吏打交道,不比乡下不出村落的村汉村妇,张口发誓便是天打雷劈之语,无甚条理。

端王便让他们几人将自己见闻奏报,几人分别来自于两州一府,平日皆有些生意来往,这才能结伴越级上告。

据这几人所说,并州并无涝灾,滁州却是在秋收过了大半,粮食大半入了粮仓之后才接连下了几场雨,有个依山的村庄发生了泥石流,淹了半个庄子与十几口人;至于义阳府……义阳府的情况比较复杂。

义阳府上游有座拦洪堤坝,用于防止山洪暴发之时的紧急情况。

上年秋天义阳府是秋收之后才下的雨,税赋都已经收了上去,而雨量也并未大到堤坝拦截不住的地步,没想到半夜堤坝却无故垮塌,淹没下游的良田。

索性义阳府城当年选址在高处,避过了这场涝灾。

堂上众人听完原告所述,还有陪审官员提起异议:“……尔等当真不是受人唆使前来诬告程大人?”

原告几人面上显出气愤之色,到底还是未曾与之争辩,道:“我等原不欲告发上官,只是发生涝灾之后,官府以赈灾名义敛财,征召富户捐银捐粮,硬性摊派,我等气愤不过,这才举告!”

谢逸华审至此境,这才明白:“原来如此!”

民间百姓并不知程陶帐面作假,私吞税银,而是检举地方官员利用决堤之事大做文章,强行摊派捐钱捐物,损害了这些富户的利益。

于是其中颇有阅历又气盛的年轻富户们相约上京举告,哪知道却牵扯出了程陶贪污户部税银一案,也算是天道循环了。

而原本只是义阳府决堤强行派捐之事,没想到却被地方官员与程陶勾结,将涝灾上报扩大至两州一府的范围

此等大罪,程陶如何能认?

她在堂下大呼冤枉,端王一拍惊堂木:“堂下安静!”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