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荣宠记

漫步长安

> 国公夫人荣宠记 > 国公夫人荣宠记目录

第64章(1 / 1)

上一章目 录

晚间据九回来时,她就提了一下分家的事。据九嗯一声,算是应承。夫妻二人再没有说这个话题,便说起其它的事情。包括马府发生的事情。她的语气是平淡的,那样老套的招数,对她来说,简直是不够看。但据九却是听得心惊,他不敢想象她会出事的样子。别说是想,就连闪过那样的念头都令他心绞痛起来。马家,看来还是得到的教训不够!他想着,眉眼覆上寒霜。入夜后,两人还是同床而寝,比起第一天的略有些不自在,两人已都平常许多。碧姜最是放松,据九则有了新的困扰。心爱的人在身侧,触手可及。但他什么都做不成,每每在她入睡后许久,都不能入眠。强逼自己去想朝堂上的事情,才算是转开念头。昼夜交替,一夜到天明。既然要分家,少不得请个中间见证人。这个人,据九请的是京兆府的府尹关大人。事关财产分割,田铺分配,由府尹来行此事最为妥当。辰时一过,西院众人被召齐到主院时,还不知发生何事,待据九分家二字一出口。倾刻间像炸了锅一样,全是反对的声音。“老九,我不同意分家!”首先出声是据大爷,现在别人还敬着他是国公府的大老爷,卖个三分薄面。若是分家,他就只是据老爷,谁还看得起他。其他的兄弟十人亦是如此想的,傍着国公府这棵大树,不说他们在外面好行事。就是将来儿女议亲,谈婚论嫁,也是要多几分底气的。还有同是父亲的儿子,凭什么就让老九一人独享祖上留下来的荣耀。“树大分枝,没有一个世家是不会分家的。往上溯源,据家曾曾祖父那辈就分过一次家。您说是不是,五太叔公?”据九眼睛看向另一边坐的几个族人,其中最德高望重的便是当年经历过分家的五太叔公。“没错…………九哥儿说得对。”五太叔公有些耳背,他的儿子三叔祖父在他耳边嘀咕着,他便依着儿子的话,站在据九这一边。据大爷脸色难看,很明显五太叔公一家得了老九的好处,才会帮老九说话。以前老九没回来时,每年祭祖都是自己上第二柱香,第一柱香是父亲上的。那时候,三叔祖父一家对自己是多么的巴结。而现在,自己进来这么久,三叔祖父都没有理会自己。他酸溜溜地想着,若是他现在是国公,只怕三叔祖父还不知怎么讨好他。要是当年老九死在外头就好了。自古以来,便有父母在,不分家的惯例。他看着朱太君,眼珠子一转,跪下去,“母亲,儿子还想多侍奉您老人家几年……您还健在,老九就要分家,他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嫌兄弟们累赘,想摆脱我们”碧姜就坐在朱太君的身边,闻言暗道这据大爷人还不糊涂。既然知道自己是累赘,那还不有些自知之明,同意把家分了?“大老爷这话说得真令人莫名奇妙。你几时侍奉过我?从前你父亲老国公在世时,我就避居在府中最偏的院子里,一年到头,都不见你们来看过我一回。后来九哥儿承位国公,我便移出偏院。在此期间,除了逢年过节,我根本就看不到你们,何来的侍奉?”朱太君话一出口,据家兄弟几人的脸上精彩纷呈,不可谓不难看。不尊嫡母,那可是大不孝。关大人还在场,朱太君根本就想给他们留脸。老敬国公在世时,国公府里是什么样的情形,京中谁人不知道。也就据大爷脸皮厚,竟然把朱太君搬出来。“侄媳妇那些年,受委屈了。”三叔祖父谴责地看着据家兄弟,一脸的怒其不争。“他三祖父,再大的委屈,我都熬过来了。现在九哥儿理事,我只管颐养天年,日子好得紧。至于旁人的侍奉,我可不敢当。”“母亲,您怎么能这样说?我们兄弟几人都想亲近母亲,无奈母亲您总觉得我们不是亲生,到底隔着一层,一直不冷不淡……”据二爷是站在据大爷一边的,他这话说出来,便有其他几个兄弟附和着。朱太君冷冷地看着他们,这些庶子没有一个省心的。当年为了从老国公那里讨好处,明里暗里斗得天昏地暗。“你们的亲近,我受不起。我曾记得,有一次二老爷您跌倒在地,我前去相扶,反被你诬陷说是我把你推倒的。试问,你们这样的儿子,我敢亲近吗?”说起往事,朱太君心都是冷的。都是那些妾室教的,好的不教,净教一下见不得人的手段。好好的男丁,一个个养得心胸狭隘,上不了台面。她冷眼看着,心道都是报应。据二爷一噎,“母亲,那时候儿子年纪小,都不记得了……”“三岁看老,你那时都六岁多,不算小。”朱太君说着,别过头,不再看他。关大人的眼睛望向据九,据家这乌七八糟的事情他是听过的。只是没想到,一个庶子居然敢陷害嫡母,可见老国公在世时,府中的风气是何等的差。据九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所谓的兄弟,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既然你们不同意分家,那我们就来算算账。”众人心里升起不好的预感,不知他指的算账是什么。“我这手中是据家上一次分家时的单子,虽然隔得有些远,银钱字画什么的暂且放一边。我们来说说上面的田产铺子,这些都是公中的东西。”众人心里又是一突,据家兄弟和他们的姨娘们拼命地讨好老国公,各自凭本事从老国公手中抠走不少东西,其中就有田产铺子。这些东西,按理来说,都是公中的,且大部分都应属于嫡出子孙。也是因为府中没有嫡出,所有人都认为谁抢到就是谁的。就算是最后老大承了国公的位置,碍于自己亦是庶出的身份,必不会多加追究。碧姜感受到朱太君心绪的起伏,轻轻地安抚般拍着她的手,“没事的,娘,国公爷会处置好的。”据九又取出另一张单子,“我这里还有一张单子,详细记着有哪家铺子在你们的名下,或是你们岳家人的手中。就连转卖出去的,都记得一清二楚,何年何月何时由谁卖出,卖与何人,得银几何,全部明明白白。敢问,这些东西,你们几时能交到公中?”吃到嘴的肉哪有吐出来的道理,据家兄弟们都明白据九的意思。敢情老九是有备而来,今日这家势必得分。“那如果分家呢?东西是爹给我们的,所谓长者赐不敢辞,爹硬给,我们只能收着。”兄弟一群人,还是据大爷反应快些。到底是曾经差点当上国公的人,就算是妾室教养大的,总归还是有些眼界。他搬出已故的老国公,便是据九也不能说什么。据九原也没打算把东西要回来,若不然就不会是现在才说。其实他们得去的何止这些东西,有许多后来添置的家产,都没有算上。因为据九手中拿不出切实的证据,都是老国公自己私下给的,无法对证。“若是同意分家,则既往不咎。但文书还是要立,哪房得了什么铺子田产,皆要记得清清楚楚,关大人会做个见证。”“那我呢?我什么都没有……”站出来的十二爷,他是唯一一个没娶亲的。以前老国公还在世时,因为他年纪小,没有娶亲,得到的东西是最少的。据九看了他一眼,这位十二弟倒是兄弟几人中最老实的。就是因为他生母早逝,跟着一个奶娘一起。别的妾室不管他,他也不爱往老国公跟前凑,所以确实没有得到什么东西。他被据九的眼神一看,不敢与其对视,低头耷耳的。刚才那句话,怕是都拼尽了他所有的勇气。“我仔细算过,历年父亲给各房的铺子田产占公中财产的五成。按例,无论嫡出庶出多少,一律二八分成。嫡出占八,庶出占二。而你们,占了足有五成。”“那可是父亲给我们的……不是我们占的。”据二爷脑袋一梗,反正让他交东西出来,那是想都别想。就原来的那些东西,这三年折腾得已经七七八八。他们二房自己都不够,可不能匀给十二弟。要怪只能怪十二弟生母死得早,他自己太过木讷。但若是据九开了先河,现在给十二爷分东西,那么其他的人必定会眼红。银子谁都不会嫌多,再多也不烫手。“我是嫡母,老十二没有娶亲,确实是吃亏。但家有家规,既然不再分产,那么老十二以后娶亲的聘礼,就从我的私库中出。”朱太君一捶定音,碧姜感激地看她一眼。老十二看着确实有些可怜,人都有恻隐之心,碧姜也不例外。无论如何,不能再从公中分东西出去。原本她还想着从自己的嫁妆中帮老十二备聘礼,但比起朱太君来说。嫡母来做此事,更加名正言顺。得了朱太君的话,十二爷心头一颗石头落地。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朝朱太君行了一个大礼,便退到一边。至此,看着没有什么再争辩的。关大人站起来,抚着短须微微一笑,“下官算是给许多世家做过见证,就没有见过国公爷这般大度的。那可是五成的家产,国公爷说不追回就不追回,实在是大量。”“都是一家兄弟,五五分成虽没有先例,却情有可原。”谁让他有一个荒唐的亲爹,他的无奈关大人能理解,更加感慨。立过文书,家就算是分成了。世间之事,往往不患寡,而患不匀。论好处,自是大房得的最多,但其他几房也不差。可越往下轮,相对来说就越少。可是再少,也好过把东西交出去,重新按照几房人共分二成要多。于是在关大人和族老们的见证下,此次分家大事在族谱上记得清清楚楚,就连各房分得财产都一一记录在册。据九先送关大人,然后朱太君和碧姜亲自把族老们送出去。临走前,给他们备的礼都是足足的,还有私下塞的银票,也都让族老们很满意。送完人后,碧姜扶着朱太君回去。还没到朱太君的院子,只看到好几位花枝招展的妇人在门口候着。吵吵嚷嚷的,不停地争论着什么。朱太君哼一声,脸上泛起薄怒。“你就送到这里,先回去。”老国公留下的这些破事,她不想让碧姜为难。碧姜怎么会坐视不管,轻笑道:“无妨,正好见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