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娇妻不自医

西方不败

> 学霸娇妻不自医 > 学霸娇妻不自医目录

第60章 生产(1 / 2)

上一章目 录

6月14号的时候, 最后一门有机化学也考完了。事后成绩公布, 楚瑟考得不错, 还是七门全a。于是她安心撒开摊子,开始专心养胎。

这时候,离8月15号还有两个月, 波士顿也处在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大街上行人寥寥,冰箱里的各种食物都快塞不下了。

郦伯母准备了好多的营养品,每天想方设法给孕妇补充营养, 于是楚瑟的伙食水平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连动都懒的动的孕妇,就吹着空调, 盖着棉被, 左手银耳粥, 右手鸡汤饭, 睡得不亦乐乎。

薄瑾亭的语言学校也放假了,就在一旁写他的稿子,也忙得不亦乐乎。

偶尔楚瑟会把薄瑾亭的稿子拿过来看, 问他几个名词是什么意思。然后知道了迈克尔·波特、勒妮·莫博涅等经济学大牛。

偶尔薄瑾亭会把一些稿子寄出去, 地址是某个出版社和杂志社,然后等待他们的回信。

一开始, 这些出版社的回信很少, 后来, 出版社的回复逐渐增多了起来。楚瑟一一看了看, 大多数信件是褒扬薄瑾亭很有经济学头脑的, 但是不好意思,我们对中国的竞争战略不感兴趣。还有少部分信件,是要求薄瑾亭提供他的真实姓名和单位的。

“他们肯定觉得,只有出名的经济学家的书才能出版。”

楚瑟这么判断。就好比在中国医学界,假如一个人的地位很高,是xx医院的院长,就算他写了一坨学术上的翔,也有人奔着他的名去买书的。相反的,一些没名气的新晋医生,尽管写出来的专业书质量很好,也很少有人问津。

比如……她。

“会有人慧眼识珠的,你别担心。”

薄瑾亭倒是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

“要不然,你用个外国的笔名,有些出版社看到是中国人写的,就会把稿子抛到一边的。”

“有道理。”薄瑾亭道:“那你给我取一个笔名?”

“安德烈。”

“为什么叫安德烈?”

“因为——”楚瑟大言不惭道:“摩纳哥王子安德烈,长得非常非常帅。”

——嗯,也是她少女时期的春梦对象。

就这样,薄瑾亭改用笔名寄稿子,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就有一家出版社和他取得了联系。

这家华尔街财经出版社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甚至派了一名经济学专家前来拜访安德烈先生。

来之前,这名叫肯尼斯的经济学家,已经拜读了这本书《中国竞争战略》。他被里面的理论给征服了,于是专门来看看这个作者。

但是令肯尼斯感到意外的是,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居然是一名十九岁的少年。

“你好,安德烈先生,我真的没有想到,《中国竞争战略》的作者,居然真的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肯尼斯笑道:“光从名字上看,我还以为你是一个摩洛哥人。”

“这是我的妻子给我取的笔名。”

楚瑟小朋友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范儿。

“哦,您已经结婚了。”肯尼斯吃了一惊:“你们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还真够时髦的。”

薄瑾亭很淡定道:“肯尼斯先生,我们还是谈谈。”

“我看了您的杰作,您把中国的竞争战略归纳为四个类型:形式竞争、品类竞争、属类竞争,还有预算竞争。并且引用了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对抗”意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新型企业竞争思想。”

肯尼斯很专注于书中的竞争战略分析。

薄瑾亭更在意的是实用性:“其实不仅是中国,华尔街也一样。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经济学问题不再是一家之谈。各国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消共涨。”

“您说的没错,我也看到了,这本书中的全局思想很有趣,那您是怎么想到的呢?”

于是他们又就全局思想谈了谈。

听完了薄瑾亭的讲述,肯尼斯才叹服了,这哪里是个天才,简直是个百年一出的经济学奇才!

他这才正襟危坐道:“先生,华尔街经济出版社委托我对您的稿子进行修缮,现在我可以断言,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地方。您对于中国的市场分析十分到位——尤其是现在,您知道的,在中国日益影响华尔街经济的背景下,这本书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谢谢您的夸奖。”

“你们中国人喜欢谦虚,但我说的并不谦虚,这么说:这本书值得上百万美金的稿酬。”

“一百万。”薄瑾亭道。

“一百万美金会不会太少了?”

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世界里面,一本经济学着作享有很大的版权利润。

“我对稿酬的多少并不在乎,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第一次出版可以达到五万册的出版量,另外在华尔街日报上进行评价和宣传”。

“那您是想要利用这本书打响名气了?”

“是的,不瞒您说,我知道美国对于书籍版权的保护政策。但我要的并不是稿费,我要的是,尽可能地畅销,这样我才有机会名扬世界。”

“那您的愿望,我想很快就能实现了。”

肯尼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对于这本书的价值,再了解不过了。

一个月后,这本《中国竞争战略》就出版了。肯尼斯的预料果然没错,首印的五万册,根本不够卖的。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要叹服其中先进的竞争思想。于是出现了企业管理层大肆购买这本书的潮流。

与此同时,在华尔街日报的鼓吹之下,这本书甚至成为了本年度十大经济学着作之首。

安德烈这个笔名真的是一举成名。

许多行内人士都纷纷猜测,这个安德烈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人觉得他是哈佛的某位经济学教授,有人认为这样的人物来自于麻省理工。

但此时此刻,“安德烈”正在医院里面,陪着他的妻子待产。

楚瑟是昨天入住医院的,其实离她的预产期还有一周的时间,结果伯母和薄瑾亭就心急火燎地把她送到了医院。

怀孕八个多月了,她的肚子像个圆滚滚的球球似的,周围那些欧美产妇的肚子,都没她这个十九岁的孕妇大。

医生事先做了检查,说娃娃比较重,可能顺产有问题。于是精神过度紧张的薄瑾亭,就24小时陪在她的身边。

伯母也紧张兮兮地守着她。

最淡定的人反而是产妇——

“丫的,总算要卸货了!”

楚瑟这么想。

***

到了8月15号这一天,珍妮和卢安达也来到了医院,专门陪着她生产。

说实在话,肚子这么圆滚滚的,着实让楚瑟有点害怕。她复习了几遍剖腹产的知识,觉得应该申请剖腹比较好?但医生说,孩子的体重还达不到剖腹产的标准(8斤),让她不必害怕。事后,楚瑟才得知:这是美国婴儿的标准。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